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榮格說,任何人想寫他的傳記恐怕都不容易。
  他說,這需要充分理解他的思想,但沒人能夠完全理解。
  ──貝納特,1956年

  如果明白為榮格作傳有多不容易;如果知道坊間廣為流傳的榮格自傳《記憶、夢與反思》只有部分章節為榮格親撰,且直至榮格過世後仍在多方角力之下調整、刪修,便知任何對於榮格言行的原始、真實紀錄,都極為彌足珍貴,是人們領略榮格生命的瑰寶。

  本書即是這樣的一本紀錄文集。作者貝納特醫師為榮格晚年最親近的兩位好友之一,兼具神學、哲學與醫學背景,是少數能與榮格全方位交談的知交。1946年起,貝納特多次拜訪榮格,並當天記下他與榮格的交談內容,前後歷時十四年。這些筆記一字不動地集結成這本《遇見榮格》。

  這本書如實描寫了榮格晚年的家庭與生活軼事,在與作者愜意的言談中,榮格毫不保留地說出了對諸多人物、時事、論點的見解──他如何評價佛洛伊德;他如何看待占星與飛碟;他獨特的治療哲學;他的神祕遭遇……,不經意的樸實言論,間接說明了坊間許多臆測觀點的真偽。

  對廣大的榮格讀者來說,本書更難能可貴地捕捉了榮格靈光乍現的時刻,展現了他對生命本質的好奇與探問精神,見證了偉大思想的孕育,讓人驚喜不已。

本書特色

  ‧最原始的筆記,最真實的側寫,見證榮格晚年生活與他靈光乍現的時刻。
  ‧榮格正宗傳人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愛德華‧貝納特(Edward Armstrong Bennet, 1888-1977)


  生於北愛爾蘭,於都柏林的三一學院修習哲學和神學,並獲得了哲學榮譽學士學位。而後於劍橋瑞德利堂學院(Ridley Hall, Cambridge)進一步深造之後,任職於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一戰期間曾赴前線擔任隨軍牧師,戰後重返三一學院,於1925年得到從醫資格,並於1939年拿到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遷居倫敦,曾任職於塔維斯托克診所與倫敦西區神經系統疾病醫院。二戰後,貝納特先後於多個英國重要精神醫學機構服務,直到晚年退休。

  貝納特與榮格相識於三0年代初,此後便與榮格保持聯繫,他具備神學、哲學和醫學涵養,這讓他很容易理解榮格的心理學態度,並成為榮格思想在英國傳播的要角。二戰後,至榮格過世前,貝納特拜訪榮格十六次,榮格對貝納特的信任,可從榮格八十大壽慶宴,他與露絲‧貝利(Ruth Bailey)為僅有的兩位非榮格家族成員的獲邀者窺知一二。貝納特著有《榮格》(C. G. Jung)、《榮格到底說了什麼》(What Jung Really Said)兩本關於榮格生平與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書《遇見榮格》,則是他戰後拜訪榮格的筆記集結。

譯者簡介

王一梁(Yiliang Wang,1962-)


  美籍華裔作家、前《自由寫作》編輯,首屆傾向文學獎獲得者(1996年)。著有《朋友的智慧》、《薩波卡秋的道路》,譯有《哈威爾‧獄中書》(與貝嶺合譯)。

李毓(Yu Li,1972-)

  作家,曾是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會員,著有《生命的季節》。

  王一梁與李毓致力於榮格作品的翻譯,合譯之《遇見榮格》,是「榮格作品系列」中第一本出版的書。此外,兩人還曾合譯了哈威爾(Václav Havel)的《總統生涯回憶錄》(2016年)。
 

目錄

【譯序】關於榮格傳記的一段往事───王一梁
 
前言───伊芙琳‧貝納特
導論───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1‧1946年春
 2‧1946年夏
 3‧1947年夏
 4‧1949年夏
 5‧1950年秋
 6‧1951年夏
 7‧1952年冬
 8‧1955年冬
 9‧1955年夏
10‧1955年秋
11‧1956年夏
12‧1957年冬
13‧1957年夏
14‧1959年春
15‧1959年秋
16‧1961年冬
 
翻譯後記───李毓
 
 

導論

瑪麗
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這裡呈現的筆記,是貝納特醫師在出版《榮格》和《榮格到底說了什麼》之前,他拜訪榮格期間記錄下來的。他是個富有洞察力的觀察者,對他與榮格見面時的氛圍極為敏銳,及時記下了他們的見面情況。這些筆記也見證了他們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友誼。

  愛德華‧阿姆斯壯‧貝納特於1888年10月21日生於鄰近北愛爾蘭阿爾馬郡的波因茨帕斯。他曾在貝爾法斯特的坎貝爾學院接受教育,在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並在那裡獲得了哲學榮譽學士的學位。在劍橋瑞德利堂學院(Ridley Hall, Cambridge)進一步深造之後,任職於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一戰爆發後,作為隨軍牧師,他加入了北安普敦郡第六團。1915年,他獲得了M.C.卓越勇氣勳章。這一段從軍的經歷促使他又重返三一學院,並於1925年在此獲得了從醫資格;後來的1939年,他又從這個學院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自醫生涯開始,貝納特的興趣就在精神病學上。1925年,他遷居倫敦,任職於塔維斯托克診所(Tavistock Clinic);他還曾就職於倫敦的西區神經系統疾病醫院(West End Hospital for Nervous Diseases)。有好幾年,他定期主持心理醫學的演講。他的工作被認為是極大地體現了對人類痛苦的深切關懷,而這種品質,或許正是所有真正優秀的醫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在榮格自己寫下的回憶錄中,描述了在他學習生涯的最後階段,偶爾讀到克拉夫特•埃賓(Krafft Ebing)寫下的精神病學教科書的情景。當榮格讀到「精神病是人格疾病」時,他寫道:「我異常興奮……只有在這裡,我的兩種興趣愛好才能匯成一條河流,然後再一起去衝擊出各自的河床。這是一個生物學上和精神上的共通經驗領域,對我來說,終於能找到這個領域,真是『踏破鐵鞋無尋處』。在這裡,自然與精神的衝突成為一種看得見的現實。

  這是西方哲學與宗教之間由來已久的分歧,但榮格卻在「心靈現實」這個科學的新維度中看到了它們的統一性。這種覺醒來之不易,因為他的醫學同事們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對於宗教體驗的興趣,包括佛洛伊德;神學家和哲學家也不理解他對於神學和哲學觀念所持的經驗主義態度,即,用科學的方法對待神學和哲學。

  貝納特醫師不僅具備神學和哲學背景,還擁有醫學知識,這讓他很容易理解榮格的這種科學態度,並倍加珍惜。他第一次遇見榮格是在三0年代初期,從1935的塔維斯托克演講(榮格帶給聽眾巨大衝擊)時起,他就開始與榮格保持聯繫。之後的許多年,為榮格思想在英國的傳播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一些人因為受榮格思想的吸引而成為了追隨者,有些人則試圖「超越榮格」。相比之下,貝納特的態度來自於思想的內在發展。首先,他秉持了一個精神病醫生的本色,為每一個病人找出他認為最恰當的治療方法。但毫無疑問,他最有影響力的工作是:榮格學派的個人化個體心理治療。他的洞察力以及對人的善良、關懷,使他成為傑出的心理治療師。

  然而,他與榮格的長期聯繫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了。當時,貝納特作為一名精神病醫生,服役於印度兵團和第十一軍團,官至準將。在此期間,他養成了一種訓練有素的堅毅品質,而這正是心理治療師最重要的品質。戰後,他應邀任職於伯利恒皇家醫院和莫茲利醫院(Royal Bethlem and Maudsley Hospitals),1955年退休。1953年,他擔任英國醫學協會催眠分會(Hypnotism Sub-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委員;1954到1955年間,擔任精神治療委員會醫學分會(Medical Sub-committee of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s Commission on Spiritual Healing)委員。1955到1961年,他還是毒品上癮委員會(Drug Addiction Committee of the B.M.A.)成員。1977年3月7日,貝納特去世。他的離世是他的朋友、同事和患者們的巨大損失,也是曾受過他影響的榮格學派的巨大損失。

  下面的筆記,並沒有提供一幅榮格生活或思想的完整畫面,它們只是他日常生活、他的談話、他自然而然的活動和思想的曝光。這本書裡多次提到的榮格作品,不少是榮格當時手頭正在撰寫的作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寫這本筆記的結尾幾章時,正是晚年的榮格寫《記憶、夢和反思》的時候。對那些想要進一步瞭解與這本榮格自傳相關話題的讀者來說,他們將會發現,眼下這本書裡的談話和評述,為《記憶、夢和反思》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出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166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1949年夏
 
1949年7月25日,波林根
 
就是在這裡,就是在這一天,我第一次遇到了維克多·懷特。我到達那裡時,他正在湖裡洗澡,我也下去洗,因此,我們是在水中相遇的。
 
茶點後,我與榮格夫婦、他們的一個孫女,還有維克多·懷特神父一起坐在前花園的桌子旁。榮格和我坐在湖邊談了兩個多小時。懷特曾看到水裡有一條蛇,正當我們談話時,這條蛇又出現了兩次。牠約有一碼長,相當優美地游著。
 
我對榮格說起一個患者對我講的夢:他有一隻裝滿金色水的盆子,裡面有金魚,而他又不得不喝裡面的水。一條魚跳了出來,他又把牠放了回去。榮格說,這意味著他的某些無意識已經成熟,就要成為意識了。魚就像基督一樣,是無意識生活的象徵。
 
1949年7月27
 
我是三點到波林根的,然後洗了個澡。榮格、懷特神父和榮格的孫子西維爾在那兒。澡洗得很舒服。西維爾的水壺架在樹枝上燒著。
 
然後與榮格聊天。因為我提到祖父母對年輕一代的重要性,他便談到了生活的各個階段。他不瞭解他的祖父母。他說,他的祖母1864年就去世了。
 
他繼續說到,那些始終對死亡懷有恐懼的強迫症患者。這些人想一直停留在青少年時期,永不長大。有些患者(他舉了一個例子)甚至會拒絕跟醫生握手,因為他們死亡打交道。青少年有著遠大的前程,他們的任何決定都會影響未來。讓強迫症患者做出任何決定都非常勉強。他們不想做任何決定,因為作出決定就意味著選擇一種生活,因而他們對任何決定都猶豫不決。假如非要有所改變的話,他們就會選擇逃避,因為任何一種改變對他們來說都是顛覆性的。他們透過生病,讓自己停留在不成熟的心態中,從而逃避工作和生活的責任。
 
他談到一個女患者:她一刻不停地、強制性地彈著鋼琴。她用兩隻手分別彈奏不同的旋律,直到精疲力盡,過一會又重新開始彈奏。她來向榮格求助。榮格對她說,是她自己不想好起來的,他會展示給她看,看她到時候作何反應。他請她去做一個實驗:花一天時間,做一個妻子應做的事──為丈夫做早餐,洗衣服,盡一個家庭主婦的責任。只需要一天!後來,她又來向他求助。「我們的實驗怎麼樣啊?」他問道:「你照做了嗎?」「是的,我做了。」她答道。「你犯病了嗎?」「沒有,根本沒有。」「這就對了!」他說道。她回答道:「但做這些太乏味了!」
 

 

 

 

曾經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靠譜的員工,越來越難找? 有一個高贊評論是這樣回答的:靠譜而便宜的員工,是不存在的。靠譜這個詞,本身就是身價的代表。 職場中,能做到「讓人放心」,就是你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 1、讓人放心,是對你做事的信任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年輕人,小張,小李同時進入一家農產品貿易公司工作。在3個月試用期結束以後,小張被領導提拔為組長,而小李還在原地踏步。 小李為此心生不滿,同樣都是一起進來的,每天做著一樣的工作,憑什麼小張升職了,工資也翻倍了? 於是小李去找老闆理論,老闆笑了笑對小李說:「最近公司準備訂一批土豆,你去打聽看看吧。」半小時後,哈里氣喘吁吁跑回來匯報,「農產品批發中心」有土豆賣。 老闆問:「然後呢?多少錢一斤?有幾家供貨商在賣?」小李一愣,又跑出去再問。 回來說明之後,老闆這次又問:「庫存有多少?質量怎麼樣?能給多少折扣?」小李又懵了,於是還得跑出去一趟。 老闆叫住了他,說:「你跟小張說一聲,讓他去問問情況。」 小張回來對老闆有條不紊地說:「20公里外的農產品批發中心有3家賣土豆的,其中兩家是5元一斤,一家是4.5元一斤。 對比發現,4.5元的不但便宜,質量還要更好。我跟他們談了一下,最低4元可以拿到,他們庫存有500噸,有貨車,可以免費送貨......」 看到這裡,我相信如果你是這個老闆,你也會選擇小張。 職場中,生活中總有一種人,看起來平平無奇,卻凡事為你考慮周全,事情辦得件件穩妥,有這樣的人幫你辦事,心裡自然很放心,滿意。 你做事,我放心。不僅為自己省心,更讓身邊與你共事的人安心。 ... 2、讓人放心,是對你能力的信任 彭蕾作為阿里巴巴的18羅漢之一,也是讓馬雲最信任的人之一。 彭蕾曾說:「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大家都知道馬雲愛吹牛,但不少吹過的牛皮最後都成真了,其中就少不了彭蕾的功勞。 2010年阿里年會,馬雲對新上線的支付寶非常不滿意,把警察出身的支付寶總裁邵曉鋒當場罵哭。 然後,讓彭蕾接管支付寶。要知道當時的彭蕾只做過人事和財務,對支付寶這種技術性的東西一竅不通。 但彭蕾二話不說,立刻走馬上任,帶著團隊沒日沒夜的研究,一步步完善支付寶功能。 最後把支付寶做到了2.7億用戶,日交易量12億的成就。今日的阿里帝國,少不了支付寶的網購功能,也少不了彭蕾的付出。 職場上最強大的能力是,就算把一件你重來沒做過的事情,交到你手裡,對方也會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彭蕾就是這樣讓馬雲放心的人。 職場上對你放心,就是對你能力的認可。 ... 3、讓人放心,是對你人品的信任 有些人是很有聰明很有能力,但如果人品差了,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三國裡面,看曹操對呂布和關羽的態度,你就明白,人品是有多重要。 論武將的實力,呂布的個人能力是最強的,即便強如關羽也不是他的對手。 呂布被俘後,曾向曹操示好,願意幫助他成就霸業,可為什麼一向惜才的曹操最後決定要殺掉呂布呢?答案是:把他留在身邊不放心。 呂布過往糟糕的履歷,可謂是劣跡斑斑。 呂布曾是丁原的部下,丁原與董卓有矛盾,董卓便派人收買呂布,給他送去了很多的錢財,還有一匹赤兔寶馬。結果就是呂布順利被收買,殺了自己的老闆丁原,轉身投入董卓門下,並且認董卓為義父。 後來,董卓成為國賊,人人得而誅之,大臣王允想除掉他,便用養女貂蟬作為誘餌,讓其周旋於董卓和呂布二人之間。結果是呂布為了美人再次背叛了自己的老闆,手刃董卓。 一個人為了錢財和美色,接連背叛自己的老闆,並且都是痛下殺手,這讓曹操不寒而慄。 反觀關羽投降後,曹操赤腳相迎,還送他赤兔馬,關羽也是知恩圖報,先是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又華容道放了曹操。曹操的投資有了很大的回報。 ... 曹操多聰明的人啊,他知道哪種人將來可以放心的為己所用,因為關羽具備了做人最重要的兩個品質:「忠」和「義」。 一個人的人品如果不過關,那麼他就很難成為一個「讓人放心」的人,即便能力再強,天賦再好,往往也沒人敢用他。 「讓人放心」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信任。 ... 4、寫在最後 一個人如果做事、能力、人品,都能做到讓人放心,還有什麼理由不受重用呢? 無論職場和生活中,做一個「讓人放心」的人,讓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未來的人生也會越來越好! 願你我都能成為一個「讓人放心」的人!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areer/yjqbe3b.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320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埔心淺眠或多夢中醫推薦信義鄉下背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芬園口內疼痛中醫推薦社頭白天沒精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魚池鄉血壓不穩定改善中醫診所 大城失眠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水里肩頸痠痛中醫推薦 竹塘頸部緊繃酸痛治療中醫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草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魚池鄉憂鬱治療中醫 埔心躁鬱恐慌看什麼科 把脈超神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水里頭部發麻改善中醫診所 溪州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治療效果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ga8iwx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